我骄傲我是留学生

摘要
两年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只是我曾俯*桌案,迎着台灯赢弱橘黄的光亮;手捧日历,划去倒计时,那曾经仿佛度日如年的每一天

两年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只是我曾俯*桌案,迎着台灯赢弱橘黄的光亮;手捧日历,划去倒计时,那曾经仿佛度日如年的每一天。我并不是一个恋家的人,出于种种原因,我已经尝试并习惯了长久的寄宿与奔波,也只有在节日与无助时才会想起那份纯粹的孤独。只是那一阵子经历了于我而言的许多,那些如今看来的淡然与坦然,曾令我倍感无助。

曾经享受并习惯于来自于周围人们的那些照顾,如今看来甚是奢侈并心怀愧意。心生责备又如何,转身望去,没有亲人的身影在身旁,甚至那曾经宠爱着我的你们也逐一离我远去。不知是应责怪当初自己的不够懂事,还是欣喜于这一次次无声分离后我心中的一丝成熟的慰藉与转身离去后的风清云淡。

不愿轻易向谁倾诉我的脆弱,只是偶尔向我那知心的朋友们稍有倾吐。在我**脆弱时陪伴在我左右的你们,曾陪我欢笑、嬉闹、悲伤的打发着远在异乡的无聊与孤独。如今,没有了你们曾经的陪伴,感叹中总是掺杂着些许怀念与遗憾。

我无法用简短的文字来记录留学两年的种种历程,却又因长篇大论中掺杂过多个人隐私而每每辍笔。那日重回母校,熟悉的环境令我忆起了从前那个稍有闭塞、单纯且懵懂的自己。那教室、那窗沿、甚至迎面而来在校生双眸中闪动的一丝透明中寻回从前的影子。身边的人来了又去,经历了一切的一切,我真诚的对待着生命中长居的你、你与你,有你们陪伴的我活在现在,并期待明天,因为我知道,明天的日子里有一个真正蜕变着的自己。

每每谈到留学,我的一些朋友仍会表示出羡慕之情,这是一个讽刺的基本规律,留学这东西,国内的人们渴望出去,而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回归。我一直难忘那一篇在网络上被转载了数次的名为《出国,没什么了不起》的文章,对于留学在外的我们,段落中的文字无不扣人心弦.过程中,并不都是我在迫使自己改变,客观的困难也令我们不得不去改变。这个过程是可悲的,是可喜的,是幸运的,也是残忍的。然而,我骄傲于自己已经度过了那些灰色与阴霾。并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没有留学在外的奔波,自己则不会醒悟的更早一些。留学,并不意味着逍遥享受、摆脱拘束,过程中有着我们未曾预料的困境与无言的苦涩,而解决的办法,一是退缩,二是突破,尽管由于当初的退缩会致使一些人停滞不前,但结果证明只要能够依靠自我摆脱困境,我们将会迎来一次成长的超越。而超越的过程,有欢笑、泪水、无言与感动…… 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们应当拥有共鸣。

我很清楚的看到,对于自己而言,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也时常在想,如果当初不是那么固执的选择留学,经历灰黑,经历彩色,而是睡在亲人庇护的羽翼下面,如今,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我欣喜地微笑着自己走了过来,尽管它褪去了不少我曾经单纯且真诚的笑容,尽管它令我的观念与想法变得现实了一些,尽管……但我仍然感谢我所经历的并将会经历的种种,因为没有了过程,则不会有如今或是明天的那一个自己。

向来习惯将一些点滴感触记录于博客,略略浏览,可从其中感受到自己一路走来的欣喜与苦涩。我一直在完善自我,两年的过程中,学习、生活、工作与人际关系方面都较从前有了积极的提升。我在这里取下一篇曾经在学习压力大,并在其它挫折不约而至时写下的博文《学期总结》,从中,回忆当初是如何逼迫自己不曾放弃,如何坚强的依傍自己,挣扎着从困境中走出的自己,如今每每读起,我时常微笑的看待着自己的这一路走来:


《期末总结》
被老妈"讽"了一顿,说是近来的写作Style过于模式化,一行里总共没几个字,害得她这个半电脑文盲读文章时只得不停的奔下滚鼠标滑轴,建议我把文字写紧凑点儿!
让我怎一个:“忍+无语”了得,呵呵,摇头,摆手,罢了,罢了~

说是一直要写一篇学期总结,却只是打算着,估摸着再这么"打算"下去,自己的这点“经验之谈”也就忘得差不多了,GC时间凌晨2点,北京时间0点,不算太晚,熬个夜写了吧。
我想,当我拿到Griffith Uni--Hotel managment的那张毕业证书时,人们所看到的只是一张A4大小的纸片子,一套学士服,一张show着我"茄子"笑容的留影。忽略掉并且体会不到的,是我为拿到那张纸片子,穿上那套学士服,摆出那副笑脸背后付出的那些个不大不小的“涩”。

当我告诉很多人自己这学期,(应当说是上学期)选了5门课后,他们都以惊讶的眼神加之疑惑的语句问道:Are you crazy?
其实,我并不盲目,或者说是没有那么盲目,在决定take5门课前,我是听了很多朋友建议的,拿Accounting这门课来说,Kerry繁星他们在*一学期都已经学过了,说是根本不用太下功夫的,就算前面成绩拿得不好,期末考试前也会拿到老师那里的复习提纲,而期末考试90%的题都是从那上面选来的,有的只是数字的变动而已,好好背了,怎么也能拿个C或是D的;也就是说,虽说是选了5门课,但其中一门根本不必下功夫在上面的,这样就会减掉很多压力,于是,我选了Accouting for Decision Making。完成了课程outline中要求的4个部分:tutorial习题。期中考,一份关于Job interview的报告;与期末考,成绩还算好,尤其是那篇报告,折腾了一个下午,拿了个满分。国外的算分方法与中国不同,不是一锤子定音,期末考好了,万事大吉的那种,而是综合学生一学期的成绩而给出Grade,依据assignment的重要性给出分数比例,*后,将各项成绩综合起来,要求学生拿到总成绩的50%去Pass一门课程,期末考试前,合算了各项成绩,期末考试只需要拿上个45分里面的14分就可以轻松搞定。
5门期末考,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其他的四科上面,只用了一个考前的晚上,去看那几道连画都没换上一个字的复习提纲,第二天一早,奔了考场,信心满满的准备拎个C或是D的回来。 呵呵,写道这里,自己都想笑了,笑着回想自己当时那个“傻眼”相,打开试卷发现题目全被换掉;出考场后得知报告分数不会被算在总成绩里,一遍遍给Course convener发邮件确定评分标准,趴在地板上无助至极……

无助的时候谁来帮你?没有人!

那些个种种我都不愿也没有必要再提起了,我是幸运的,拿了个PC(Pass Consider)的分数,以至于看到分数的霎那,一顿手舞足蹈之后,扥上Trisha和Tang,连着两杯Rosemountain下肚。
教训自然是有的,不算惨痛,也算是深刻的!

--“经验”这个东西是应当听的,也是有必要去听的,它能避免你犯下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从而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去得到一个结果;可是,我们不能过于迷信“经验”这个东西,再怎么说,它是别人的,是用了别人的思维与行为得出的一套结论,这也就注定了别人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完全成为你的。有些精华的东西,你要用,但请巧用,看看它合不合适你的思维方式,你的行为方式,合不合适你如今所处的环境。(记着那天出了考场,一男孩儿一脸沮丧,问我:你觉着这个考试怎么样?其实,我并不认识他,后来,才悟出来,他想听到的只是另一个考后失落者的共识,说一句:“不怎么样”。估摸着他还能舒服点,说一句你知道么?Course convenor换了,估摸着他当时就得无奈的背过去~) 经验要听,因为它不是你的,挑你有用的听。

--混文凭?你会死的很难看。2007年底,亲爱的阿薛想着拽我去墨尔本学Accounting专业,我这个人:一是,打小不擅长算数这东西;二是,对于数字这东西反应迟钝,(以至于到现在都懒得关注ANZ汇率几点几~)*终没能和朋友奔了那里,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

在这里学习,学位当然不是混出来的,再者Griffith Uni也不会提供给你那个机会去混上个学位出来!一份任务完成的不够好,就会影响总体得分,这样一来,期末考试阶段就会很痛苦,很有Fail掉的危险。我不喜欢把压力堆在期末考试前的那个复习阶段,那个过程我已经尝试过了,滋味不好受,以后还是少尝为妙!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在前面拿些高成绩,这些个成绩怎么拿:
1、一定要Follow着“评分标准”做事。大多时候,我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走,总是在自己喜欢的论题上下功夫,有时完成一份任务,总有些平衡失调或是细致过火的现象发生,于是,便会发生下的工夫比谁都多,却还拿不到好成绩的那种现象。后来才拗过自己,Tutor判分的依据是完全来自那张“评分标准”的,纸上说,你的这篇论文该分为几个部分,你就得分为几个部分;纸上说,每个部分该写什么,写上多少个字,你就得写什么,写上多少个字。很遗憾的说,人家不给你那个自我创新的机会,你倔?你失分。
2、读书的重要性。我以为自己是根本没那个耐性去读那些个好几斤重的课本的,Room Division期末压力挺大,也就把我逼到了那个份上了。两天抠了半本厚,读过之后,才对于Lec notes上出现的那些个专业性名词和具体所指内容悟得透了很多。Convenor讲课随lec note走,lec note随书走,它有助于把你所掌握得零碎的知识点串成串,连成片,读笔记你也许会遗漏掉些细微末节;读书你只会掌握更多细微末节;.然而,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我们去细致或是粗略的读一本书,这时,*快速与直接的方法就是读lec note,结合阿薛与个人总结出来的一点捷径:上课前,读一遍lec note,画出你所不懂的地方,在上lecture的时候,着重的听那些部分,在Toturial时段,着重的问那些部分,学过之后,再读上一遍,这么缝缝补补的,你所需要的也就掌握了(笔记上面的东西是重点的重点,腾不出时间来读书,却一定要腾出时间来读笔记!)

Room Division--角色投入
Wendy跟我讲过这门课,说不是很简单,要想学好,需要角色投入。就拿Fodelio操作来说,把自己当作在前台操作PMS系统的Front Office Manager,有了那个感觉,操作就会顺手些。
我一直希望尽快接触酒店环境,这也是酒店专业所需要的一个部分,Room Division的期末复习阶段,提纲中问道了不少对于实际环境的解决方法,弄得我是一头雾水,亏得瑞士酒店管理学习四年有过酒店工作经验的WST同学帮忙,才明白了“o...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的道理。

--学习是个基本自我的过程,相对于论文而言,我偏爱报告。一学期大大小小的Report,成绩也还算拿的不赖,报告这个东西,目的在于调查与扩展某个Objective,写一篇报告的过程,也是我了解并且熟悉那个Objective的过程。报告的题目出来了,就要分析它所要求调查的是个什么东西,从哪几个方面去调查这个东西,Tutor知道的不一定比你多,有时候问了他们,还不如不问“材料从哪里找?”Google Scholar, Academic book,学校的database……写论文与报告的过程是痛苦的,有时候花了时间,读了很多资料,却还是找不到你希望找到的那个核心内容,但是,整个过程走下来,想想还是值得的,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我也是喜欢的。

--我们曾经讨论过Local的思维模式,Helen曾经在我的本子上划拉过几笔,画下一个圈,说是我们的思维;画下一条直线,说是local思维。的确,拿Tourism Economic这门我俩很喜欢的课来举例子,要求一对Partner作一次Presentation,谁都喜欢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下工夫,我不例外,Helen不例外。我们希望做一次漂亮的演讲,力气是着实没少花,PPT加了一张又一张……结果呢?超时了。“结果”自然不怎么样,分数比那些个上去照着演讲稿子word by word读的人分都低, 老头子说了,我要的就是你们花上20分钟完成一次简单的演讲,That's all. Hehe,顿时,恍然大悟。

--别哭天抹泪的说我很努力,为什么得不到好结果!有人说,努力了就好了。对于有些事情而言,说起来是这样的,有些事情我们无能为力,于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完美的Excuse。但对于类似学习和工作这档子事,尤其是在这里,努力不努力是你的事情,那不是local Care的重点,他们关注的只是你的结果,是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一个!过程固然重要,但比较之下,结果似乎更重要!

--不公平。这里确实存在老师对亚洲学生的歧视现象,这学期被我碰到2个:Room Division的Convenor和Introduction to Research的Tutor,实在很阴险。那些个忿忿不平就不再提了,其实也倒能理解一下,这里的国际学生每年都在增加,语言交流不顺畅,影响了老师的正常教学与Griffith的升学率;再者,我们的“生活习惯”与他们也有所差异,有些人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加之不够“宽容”,就会在分数上面给我们弄点“小情绪”,这要看一个学生的容忍程度了,如果觉得他值得原谅,可以选择沉默,如果希望找回足够的Self-respect,就可以去学生中心投诉。

--随时调整心态。Accounting的考试被安排在五门中的第二门,我找不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来形容当时的状态,简单的讲,人在快要垮掉的时候,还得含着眼泪,侔着劲去准备接下来不得不去面对的更困难的事情,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有时候放弃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我逼着自己忘记,提醒自己还要去完成那些个没完成的东西,结果做的不赖!

--临考前,Trisha提醒我,Do not panic. Focus On.这话应当永远被印在脑子里,,因为它适用于考试以及考试之外的各种场合。

你们可能会觉得我有些小题大做,不就是“学习”这东西,不就是一门酒店管理,从小到大,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注定下的工夫比别人多,习惯了。如果你认为我过于看重这些个东西了,那也就让您见笑了,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才知道哪种方式*适合自己,我只是希望自己能通过学习这个过程,而体会到一些学习之上的东西。其实想写的还有许多,本人功底有限,有些个所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到这里,*后摘一句Katherine送我的来自Joseph Addison的话作尾巴:“What sculpture is to a block of marble, education is to the soul.”

呵呵,这就是我留学过程中的一段经历,如今看来已渐渐淡忘了当初的那份焦急与欣喜。然而通过这个过程,我所获得的却似乎更多且更远。就写到这里吧,昨天无论如何,也毕竟是些个过去时态,享受于活在今天,并且为今天和明天而活着,这才是我们应当拥有的觉悟,回忆是用来衬托如今的幸福,并从中得出经验与觉悟。也许客观环境没有变化,但是我想每一个留学归来或至今仍身在海外的孩子应当知晓,曾经失去过的亲情、友情与爱情,会令我们学会更加珍惜如今围绕身边的一切。去读读那篇文章吧,你定会从中找到许多共鸣。

我以摘抄《出国,没什么了不起》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我们在国外,努力过,成功过,相信过,期望过,欣慰过,失败过,猜疑过,伤心过,失望过,愤怒过,高兴过,糊涂过,领悟过,张扬过,虚伪过,坦诚过,兴奋过,平淡过,堕落过,发奋过,认真过,马虎过,悲哀过,同情过,怜悯过,无奈过,争取过,承受过,美丽过,丑陋过,施舍过,得到过,想念过,忘记过,珍惜过,遗失过,挣扎过,痛苦过,精明过,疯狂过,傻过,哭过,笑过,忧过,愁过,真心恨过,更真心爱过……
有血有肉的我们在国外曾经走过。所以,我们有资格说“我们骄傲,因为我们在国外。”

2005级  杨洋